全国人大代表王伟:虹桥“一核”发力须解三道难题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东方国际集团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建议,上海虹桥商务区要成为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开放枢纽,还要从贸易服务链、区域联动和政策开放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区域功能的提升。
着力引进“一高四新”
Q:今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不久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也获得国务院批复。在此契机下,虹桥商务区作为关键“一核”,面临哪些机遇,又有哪些功能亟待提升?
王伟:根据规划,到202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基本建成,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功能框架与制度体系全面确立,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全面建成,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这都是虹桥商务区未来的机遇所在。
但是从目前来看,作为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内进口商品的集聚和标杆效应尚未凸显,还没有形成具有龙头引领作用、具备标杆性的品类集散功能,需要提升区域内提供价廉、物美、质优的国际进口商品的能力。
尤其是作为关键的“一核”,虹桥商务区的区域功能现在仍不明显,各区域间还没有形成明显的错位发展的产业特色,贸易、会展、高端现代服务业及相关产业链的集群优势还没有显现。商务区整体联动周边区域的能力和影响力还有待扩大。
Q:今年两会,您提交了《关于加强上海虹桥商务区功能的几点建议》,其中提到,建议虹桥商务区形成商品联通的贸易服务链。这对商务区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新机遇有哪些重要意义?
王伟:虹桥商务区现在已经设立了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核心载体,有了好的空间载体,下一步肯定是要往里面填“好东西”。这个“好东西”既可以是进出口商品,也可以是高端服务、高端商务、新型贸易、数字贸易等等。
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是虹桥商务区全力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的重大核心项目。围绕这个中心,可以形成集商品进口、转口、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展示销售、零售推广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供应链系统,将虹桥商务区打造成进出口商品的新高地。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就是商务区要集聚总部型贸易机构。只有着力引进“一高四新”的国际标杆性企业,才能集聚高端化、新形象、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形成贸易企业总部集聚与贸易交易功能集聚的“双轮驱动”模式。
有了总部企业这一大抓手,通过“引来一个”从而“带动一批、辐射一片”,那么虹桥商务区的整体联动功能和影响力也会持续扩大。
借鉴自贸区制度创新
Q:您在建议中也提出,虹桥商务区可以进一步复制借鉴上海自贸区等重点区域的制度创新。具体来看,有哪些着力点?
王伟:随着《总体方案》落地,虹桥商务区的顶层设计及基本框架已基本形成,但制度配套的针对性、灵活性仍有上升空间,还需进一步提升制度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比如,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在优化货物贸易结构、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数字贸易,打造全球消费大市场等方面,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Q:您的本职工作就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在强化虹桥商务区贸易功能、对接国家战略方面,您有哪些具体建议?
王伟:首先是要优化货物贸易结构,需要抓紧制定支持政策,鼓励高端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先进技术进口,鼓励自主品牌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尤其是当前全球疫情蔓延,在线购物快速增长,应抓住契机研究出台新一轮支持跨境电商,特别是跨境电商出口的举措。
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方面,可以参照上海自贸试验区等建立的“事前白名单审核、事中按债指令支付、事后真实性审查”的跨境资金收付管理机制,使进口商能够便捷地通过虹桥进口商品集散地来辐射亚太。
围绕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可以探索设立“虹桥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基金”,对接国家与上海的相关产业引导基金,鼓励数字贸易平台型企业建设,发挥数字贸易领域国资创投的平台引导作用。
打造全球消费大市场,建议研究出台更有力度的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新兴品牌及其首店、旗舰店落户虹桥商务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建立消费品国际价格监测比价机制,引导国际品牌零售商建立合理定价体系,推进国内产品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破除外贸产品进入国内零售市场的体制机制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