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的时间里,大虹桥这座家喻户晓的商业综合体是如何让「客流」变成了「客留」?

“创新是瑞安商业的DNA。” 虹桥商务区首个大型商务综合体——虹桥天地开业五周年之际,虹桥天地项目总经理陈纯表示,不断地创新升级才是一个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的核心。

2015年12月,第一个在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建成正式开业的「商业拓荒者」虹桥天地,已然成为中国最大的交通中心——虹桥枢纽的商业「顶梁柱」。

这五年,既是虹桥天地艰苦耕耘、初见硕果的五年,也是虹桥商务区快速崛起、初具规模的五年。

这五年,更是一群城市商业「拓荒者」的五年宝贵青春光阴。

上世纪80-90年代的虹桥机场

当我们谈起虹桥商务区,追溯的起点往往都是虹桥机场。

始建于1921年的上海虹桥机场,在其后近80年的时间里(到1999年浦东机场一期建成投入使用之前),都作为上海最主要的民用航空机场存在,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以及后来的改革、繁荣与复兴。

由于距离城市中心距离较近,哪怕是浦东机场投入使用之后,虹桥机场始终备受青睐。经过数十年来不断地改扩建,TA终于在2006年等来了「第二次新生」的机遇——虹桥枢纽图纸落定,开工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作为上海「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大工程,是一座将 高速、城际铁路、机场、高速巴士等各种大交通主枢纽「一网打尽」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虹桥枢纽2014-2018年对外旅客吞吐量

整个枢纽项目从2006年启动,到2009年年底基本建成、2010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期间经历了虹桥2号航站楼和长途客运站投入运营、沪杭高铁开通、京沪高铁开通等多个重要时间节点,至今已经平稳运营10年有余。

十年来,国内航空业与高铁的飞速发展,让两者所组成的「交通黄金组合」,成为虹桥枢纽的「流量担当」,「迎来送往」了超20亿人次的旅客。

2015年的虹桥天地

走出铁路上海虹桥站,按照指引在地道中穿梭,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商圈便映入眼帘。虹桥天地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是集购物中心、新天地、办公楼、演艺中心、酒店为一体的综合商业体。

开业五周年来,虹桥天地的商业复合增长率始终保持在每年25%-28%,对比2015年,不管是客流还是销售额都增长了近3倍,并从2017年开始,平均出租率都超过95%。办公方面的表现也一直非常稳定,从开业之初基本就保持在满租的水平,引入了众多世界五百强和国内名企在这里设立总部,整体租金收入比五年前增长近150%。

如果我们有一个长达五年的延时摄影镜头,就会看到,在这些冷静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在虹桥天地擦肩而过,不断地抵达、出发、回家、再启程。五年来,虹桥枢纽这一「客流永动机」与虹桥天地一起并肩成长、给予虹桥天地最强大的客流保障,而虹桥天地则通过持续地精细运营,有条不紊地让「客流」慢慢变成了「客留」,「回馈」给这一枢纽型商务区24小时不间断的人气。

事实上,虹桥天地的发展,就是整个大虹桥的发展缩影。陈纯以“沙漠中里的鲜花”来形容这个项目。她告诉记者,瑞安当时拿地的时候,这里就是一个小土坡。刚开业的时候,连去火车站的路都没有通,周边三公里之内连个住宅也没有。因此,在推广项目的同时,整个团队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荐虹桥商务区。当年,虹桥天地第一次引入了世界级别的活动,吸引了众多长三角的客群。

而如今,随着虹桥商务区飞速的发展,商务区逐步落实了其在长三角的商务经济发展核心地位,成为了上海乃至长三角不可忽略的商业地产重地。为了更好地成为长三角中心地标,到明年,虹桥天地也将出现一系列新的改变。比如,与腾讯旗下的腾竞体育在演艺中心合作一个电竞主题乐园;增加更多适合年轻人消费的服装、潮玩等零售品牌;餐饮上继续强化头部人气品牌;打造更适合白领社交的夜生活氛围;还将通过建立社群,举办social hub的活动,和办公人群进行联动,建立一个“办公行政圈”。

在瑞安看来,商业地产一直是以“人”作为项目设计、开发、运营当中最关注的点。洞察“人”的需求,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因此瑞安的商业地产创新中,也是从“人”的需求出发,赋能多元的社交体验,为公众构建具有共鸣感、归属感的社群体系。“我们会基于对‘人’需求的洞察,进行商业元素的打散与重组,以‘可持续及数字化’为战略,进行的社交型商业内容的探索与尝试。以全方位社交体验为本,融入线上和线下社区的设计,积极发展新的零售策略,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工作、休闲和学习等全方位需求。”陈纯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