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商务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集聚有着重要意义。是虹桥商务区加快打造国际开放枢纽、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建设具有商务区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培育发展新经济,特提出以下初步设想。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建设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建设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增强联通国际国内的开放枢纽功能”、“营造国际一流的商务生态环境”核心发展规划,致力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的核心目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进博会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以5G网络建设、AI应用技术落地、数字贸易为主线,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服务支撑,以政府引导、市场创新为主要模式,以标准先行、分布投资为实施步骤,重点打造一批跨行融合、跨省联动、跨国合作的信息服务平台,将虹桥建设为国际开放的枢纽中心。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以新基建为抓手,推进虹桥商务区“智慧虹桥”发展水平继续保持上海市领先,部分领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以协同化的智慧政务、智能化的城市管理、高效化的智慧服务为特色,持续完善虹桥商务区“智慧新城”建设体系,建设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5G精品网络、AI赋能的未来应用格局、数据驱动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开放融合的全球数字贸易港,将虹桥商务区打造成国家级新型智慧城市“5(G)A(I)”示范区。

三、主体框架

在已初步构建的虹桥商务区“智慧新城”建设框架基础之上,深入推进“一张网”5G网络建设工程,实现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布局;重点打造城市运营中心、进博会服务保障平台、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三个具有虹桥特色的信息服务平台;在四大功能体系中开展“AI+大数据”双赋能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智慧交通、智慧会展、智慧商务、智慧生活建设发展;依托国际开放枢纽的功能和优势,打造一个国际辐射的全球数字贸易港。通过实施“一网两赋能、一港三平台”战略,进一步完善虹桥商务区新基建建设总体框架。

四、主要任务

(一)建成国际领先的5G示范商务区

1、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底商务区计划累计完成建设2256座5G物理站与宏基站,占目前规划总量2678座的85%,率先建成5G网络基本覆盖;2021年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对站址规划、站址密度按照新基建要求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虹桥枢纽、会展中心、重点园区等重点场所5G室分系统改造,5G网络深入覆盖;2022年基本实现虹桥商务区新规划基础上的公共区域5G网络及重点场所室内5G网络全覆盖。

2、推进虹桥商务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全力配合通管局、经信委做好项目的立项、选址、工程方案等工作,尽快开工建设,争取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通过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为商务区内的数字企业提供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互联网环境。形成更安全的数据交换、更快捷的互动交流,有效提升国际通信服务能力。

3、打造行业领先的十大5G应用场景。结合商务区功能特色和区位优势,引导运营商、5G解决方案商、场景应用需求方,共同打造交通、会展、商贸、医疗、视听、电竞、教育、物流、航空、城市管理十大领域的5G应用场景,促进新一代通信技术在智慧交通、枢纽管理、会展服务等领域的深度渗透和应用推广。

4、推进5G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以多元化、市场化为动力聚焦5G+行业应用(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楼宇、智慧教育)的先行先试区,打造5G+行业应用示范基地,引入龙头企业及研发中心。

(二)推动AI赋能的信息化应用布局

1、推动AI与5G网络技术深入融合,应用5G网络为人工智能AI边缘计算提供保障,应用AI技术优化5G网络通信服务能力。

2、促进AI技术赋能城市管理,在交通管理、城市应急、城市运营、城市设施、城市环境、城市安全、城市执法、企业服务等领域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虹桥商务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3、推动AI技术赋能行业应用,在教育、医疗、自动驾驶、会展商贸、电商新零售领域落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AI应用场景。

4、推动新一代AI应用示范和创新发展。依托落户商务区的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积极推进行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在多领域多场景中的示范应用、构建标准规范和知识产权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动等;加大支持培育区域内的“北斗+智能信息”产业集群、小i机器人、德必集团等一批人工智能的领军企业;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驱动平台,建设国际人工智能学院、国际人工智能科技转化基地、国际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展示中心等,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

(三)建设数字贸易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中心

1、加快形成联通全球的数字贸易枢纽

(1)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港”总部集聚功能。发挥携程、美团点评、拼多多、爱奇艺、网易、唯品会等龙头数字贸易企业的创新发展带动作用。进一步集聚国内外知名的数字贸易龙头企业总部。依托虹桥保税物流中心(B型),重点引进阿里巴巴、京东、谷歌、小红书等跨境电商龙头平台型企业;制定数字贸易产业招商地图,吸引与培育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卫星定位等重点领域,支持会展、医疗、教育、旅游、城市管理、金融等垂直细分行业的数字贸易设立企业总部基地、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应用中心、数据中心和培训中心等总部机构。

(2)建设虹桥商务区数字贸易重点区域。争创国家级服务贸易进出口示范区,加强虹桥商务区数字贸易要素的分工合作、空间协同与有机集聚。提升长三角电商中心能级,创建国家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成全球数字贸易港主要承载区。支持虹桥临空示范区申报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实验区基础,依托互联网服务、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培育2-3家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数字贸易型龙头企业,增强数字服务出口能力。推动阿里智慧产业园、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虹桥“WE+”人工智能产业园、上海国际技术交易中心、跨境通等平台能级提升,拓展数字贸易服务领域。推动虹桥长三角科创企业中心、北斗导航产业创新基地、虹桥国际企业创新中心、国际文创电竞中心等平台在数字贸易领域协同创新,培育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功能配套全的数字经济平台。支持经纬博览汇建设上海数据交易中心IMX分中心,汇集贸易大数据提供数字服务。

2、加快建设数字贸易企业成长中心

(3)扶持数字贸易场景应用创新,挖掘培育独角兽。梳理数字贸易企业清单,聚焦垂直细分行业,孵化、培育与引进一批成长型数字贸易企业。解决数字贸易企业创新的公共政策需求,结合智慧虹桥建设,率先在虹桥商务区创新应用5G、北斗导航、物域网、AR/VR等新技术,打造跨境B2B、B2C、C2C等数字贸易路演、线下活动、购物体验、娱乐参与的标志性场景体验区。围绕数字贸易产业链和垂直行业领域,引进和培育数字贸易独角兽企业。支持金融科技创新,推动“支付宝海外版”常态化营运。打造一批高附加值的规模以上数字贸易企业,促进数字企业的国际化成长。

(4)建设一批高端数字贸易服务平台与项目。鼓励市场与社会主体建设数字内容服务、数字贸易创新、人才培训、人工智能交流、跨境电子商务支持、国际技术交易等平台,帮助企业对接国内外合作资源、资本及技术人才。设立上海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虹桥商务区分站。引进或扶持建设数字贸易国际创新孵化平台,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创新孵化服务。创建人工智能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引入数字贸易离岸创新机制,开拓数字经济企业跨境合作新模式。

3、加快建设长三角贸易促进中心

(5)推进一批长三角贸易一体化合作项目。以数字贸易为突破,积极推动长三角国际贸易走廊建设,促进长三角贸易产业链一体化创新合作,构建一体化互联互通综合国际贸易产业及物流体系。明确实施路径与主体,推动基于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长三角城市大脑群建设。以进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长三角“会商旅文体”常态化平台项目合作,支持开展跨城市、跨区域线上办展,带动数字贸易合作发展。

(6)推动长三角与全球城市数字贸易合作。深化拓展虹桥商务区与长三角城市合作机制,依托贸易商会、龙头企业等机构组织,发起成立长三角数字贸易促进中心,加强长三角城市群数字贸易领域合作。积极争取全球数字合作城市联盟、“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城市联盟等平台落地虹桥,丰富进博会国际经贸合作渠道与形式。支持筹办国际(虹桥)数字经济大会、全球跨境电商国际对话峰会等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支持设立各类数字贸易研究网络平台,引入专业服务机构,研究与推广符合全球经济和电商发展的最佳范例、行业产业标准和商业实践规则,提升“全球数字贸易港”品牌。

(四)服务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

1、围绕数字贸易推动展会服务模式创新。引进发展一批智慧会展、数字商务、数字贸易服务等企业机构,积极培育打造线上展会新平台,市场化对接服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线上线下办展融合、数字会展与数字贸易融合,推动会展经济的数字化升级。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先进办展理念、运营规范模式创新的龙头在线展览企业、线上展会服务企业,鼓励扶持第三方机构建立为国内外中小微企业服务的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打通进博会展示交易服务平台,为企业“买全球”、“卖全球”提供双向精准化、专业化服务。鼓励区内企业积极开发应用5G、VR/AR、视频导购等新技术、新模式,配套服务数字进博会,为国内外企业参会开辟新渠道,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2、推动以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经纬全球博览会等进博会溢出效应承接平台为载体,搭建云服务数字赋能打造虹桥商务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建设。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文化贸易等领域,构建集数字品牌展示、数字产品交易、数字贸易服务、离岸数字贸易等多种功能的全球数字贸易平台。

(五)打造智能化交通枢纽应用平台

1、推进虹桥枢纽智慧停车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收费管理、无感支付、线上支付、服务商管理、泊位引导、反向寻车等功能系统,提高枢纽车停运行效率。

2、推进虹桥商务区出租车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进出口道闸和车牌识别系统的建设和后台管理平台的建设,对进出蓄车场和出租车上客点的数据实时化运作,实时发布出租车排队时间,减少旅客等候。确保缺车时的及时有效补充,让旅客更好地了解排队时间,提高服务水平。

3、推进商务区智慧道路停车。整合区域道路停车资源,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地磁、高位摄像头等综合技术应用,实现停车信息实时共享、停车智能诱导、自助停车缴费、无人管理等,提升道路停车资源利用率,实现便捷停车。

4、推进商务区虹桥枢纽、核心区商圈、国际会展中心联为一体的地下空间室内导航与公共区域导航连成一体,打造商务区立体化的智慧步行导航系统。

(六)发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

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为基础,加快虹桥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以“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方便跨境电商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落户虹桥,打造方便、快捷、高效的国际贸易中心。

1、“一网通办”带动政务服务改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加大商务区“一网通办”力度,推进行政审改工作,确保各类许可、审批、行政服务事项全覆盖,纳入市“一网通办”体系。积极配合推进在审批、服务、监管等场景下的AI智能化应用,夯实“一网通办”基础平台AI能力。

2、“一网统管”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加快推进商务区“一网统管”平台支撑体系建设。持续完善虹桥商务区综合指挥平台,通过市大数据中心将道路交通、水务、环保、电力、燃气、通信、气象、市容环境等数据接入虹桥商务区综合指挥平台,提升进博会期间城市运行服务保障水平。依托指挥平台整合各条线数据资源,提升平台综合利用效能。与市测绘院加快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全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开发提升,加快各类政务信息的叠加、共享。依托中国电信等将集5G、AI和物联网为一体的临空智慧园区建设成果向商务区全区域推广,整合各区域尤其是各整建制街镇的各种平台资源。进一步完善虹桥商务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平台,探索“物域网”建设,逐步形成全区域覆盖、跨区域协调、统一监管的管理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统筹、强化顶层设计

围绕新基建推进工作要点,加强对新基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新基建工作规划建设管理,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商务区新基建建设,完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体制,加强部门协调,完善信息共享、工作协同等工作机制。

(二)开辟多元渠道、加强资金保障

加强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对相关新型基础设施的引导和扶持,通过各类资金加强对公共服务平台、行业综合信息平台等重点任务的资金保障工作,开展对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项目的示范性投入;鼓励各市场主体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试点示范,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基建建设,形成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社会和外资投入等多渠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三)健全政策配套、完善项目管理

完善新基建项目管理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加大项目统筹、储备、实施力度。制定“建前有规划、建中有管控、建后有评估”的全流程项目管理机制,结合商务区总控结合商务区总控计划,规范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实施、验收、审计、评估等环节的工作流程,通过定期审视重点任务项目执行情况、实施效果,保障项目建设质量。

(四)强化宣传推广、争取国家示范

加强新基建建设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开展舆论引导和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知识普及工作,支持新基建智慧城市最新研究成果、产品和成功案例的推广,努力争取国家级智慧城市建设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