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推出39项细化措施助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

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一周年之际,上海海关进一步研究推出优化进博会展品变商品流程、落实维修航材进口减免税、支持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等39项细化措施,全力助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和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2021年,上海外贸交出了一组亮丽的“数字答卷”:口岸进出口破十万亿,占全球比重在去年3.2%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全市外贸总额破4万亿,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超过十分之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700万标箱,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


作为世界最大贸易口岸城市,开放始终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和最鲜明的标识。身处对外开放安全防控的“第一线”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枢纽”,上海的开放发展均与海关的各项工作密切相关。


2022年两会期间,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一周年之际,上海海关进一步研究推出优化进博会展品变商品流程、落实维修航材进口减免税、支持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等39项细化措施,全力助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和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身处长三角核心腹地,立足全国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内最密集的集疏运交通网络,承载世界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拥有国内发展活力最强的产业集群之一,无论从外贸、产业还是经济发展角度,都是实现长三角更高水平协同开放的关键”。高融昆介绍,39项细化措施共涵盖了构建国际会展重要承载区、支持虹桥重点产业发展、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打造双循环战略链接点以及守住对外开放安全防线五个方面、15项具体任务,是结合海关一年来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实践,全面对标虹桥“大会展、大商务、大交通”功能定位,提出的一揽子制度供给和模式创新措施。


而支持进博会“越办越好”是海关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重头戏”。高融昆表示,推动更多展品变商品将有力推动更多参展商变贸易商,是释放进博会溢出效应、强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平台效应的标识性成果。


去年11月下旬,一批来自日本的第四届进博会参展艺术品,经上海海关办理完成结转手续后进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展转保”,并在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二期A栋上架展示。


这批展品中,有一套日本漆器尤为亮眼,因其光泽如同金花虫的羽毛忽绿忽紫,得名“玉虫涂”。日本宫城县的传统工艺品,得益于海关创新监管政策,迅速打开国内市场。


如今,推动展期内销售税收优惠政策扩面增效,已经成为第四届进博会海关便利支持措施的新亮点。截至目前,第四届进博会参展展品在展期内销售共计1097件、货值7.7亿元,同比增长46倍,累计减免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及消费税9267.99万元。


据高融昆介绍,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内货物出区保税展示参展、持续推进优化保税品和展览品互转流程等重点措施再次写进了上海海关此次支持的39项细化措施,越来越多的全球优质商品将“借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入国内大市场。


临空产业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点产业,但因维修所需航空零部件税率“零整倒挂”,即零部件进口税率高于整机,造成国内维修成本高于国外,不利于航空维修产业发展。


财政部、工信部、海关总署、民航局联合发布对维修用航空器材进口免征进口关税的利好政策后,上海海关迅速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的东方航空航材公司、春秋航空公司、中国航空器材华东有限公司等10家涉及航空维修器材业务的企业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机制和密切协作机制,逐一送政策上门,专人专岗开展航材减免税审批,大幅缩短审批时间,服务企业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自去年8月以来,上海海关已完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航材减免税审批6617批,合计减免税3493万元。


此次39条细化措施中,除推动落实民用航空维修用航空器材进口减免税政策外,积极推动临空经济产业发展,支持企业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进口飞机整机融资租赁、保税维修等业务,支持企业用于飞机维修的保税仓库内保税航材实施“分批出库、集中申报”等全新配套措施将进一步助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航空服务业发展。


去年9月,中欧班列“上海号”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首发。上海海关主动对接上海市商务委等部门和运营单位,持续推进监管场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有力支持了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战略通道进一步拓展。截至今年3月,已有14列中欧班列往返于上海和汉堡,累计运输集装箱1356标箱,总货值约4亿人民币。持续优化监管作业流程,提升中欧班列服务保障水平,也成为上海海关此轮重磅措施之一。